明心见性是衆多修煉者追求的根本目標。怎樣認識,怎樣理解,怎樣去做,龐明師傅做了明確的闡述。我們把龐老師在氣功大專班的講課內容做了重點摘錄 ,希望對大傢的修煉有所幫助。
一、龐老師泛談“明心見性 1. 能所合一的最高境界應是意識發出的指令指向指令自身,即意識收歸意元體自身,古人所謂“明心見性”。 2.如果能主動地在意元體中進一步解除有生以來建立起的偏執參照系的束縛,建立起完滿參照系,即可發揮出意元體的全部性能,對客觀世界(包括對自身)的認識也就進入整體化層次。這就是佛家所說的“明心見性”。 3.要注意深入、精微地體察不同層次的混元氣,如果能體察意元體的真實景象,就是佛教禪宗的“明心見性”之功。 4.“覺”的刹那間,意元體的本性顯現出來為“開”,“覺”之後即閉。若能在開的一刹那,意識當即內向體察入得關去,即能“明心見性”。 5.達到三禪,意元體裏已經非常均勻了,意識往回一收,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意元體往一塊一凝聚,就感覺到意元體裏一個東西,那叫做明心見性。 6.明心見性的實質是用超常智能感覺體認到了意元體的體性特徵及運動狀態。 7.明心見性之後,偏執的常態參照系已被打破,意元體的全部功能得以展現,人對客觀世界(包括自身)的認識也突破了局部特徵而進入整體化層次。 8.如守的是神(意念),神守一如的境界應該是明心見性。 二、什麼是“心” 智能氣功科學理論認為,傳統氣功所說的“心”、“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活動,也即意元體本身固有的功能體性。 三、什麼是“明心” 1. “我要體會裏面去。”這一句話不生出概念,要體會什麼就直接變成體察行為體察裏面。這樣感到空,那就是明心(還不是見性)。 2.智能氣功科學理論認為,佛家所謂“明心”實質是意識活動在萌動的一刹那受到控制不外放而指向、返回意元體參照系(意元體)本身(但未穿透參照系),從而體認到了意元體那種空洞無涯的體性狀態。 3.“明心”只是念頭發而未發時返回意元體本身,當即體察到了意元體那種虛靈狀態,意元體本身並未發生變化。 4.你這麼一做,裏邊空空蕩蕩這個樣子就是。什麼感覺?那兒沒感覺,一有感覺就錯了。 5.一開始明心,裏邊是癟的,空空蕩蕩。
四、 如何“明心”
1.如果我們平時總能守著自己,一動念都從裏面出來,將來一旦受個大的刺激,周身一反應,神沒出來,收回去感覺到裏面的整體性了,那最少是“明心”。 2.當收視返聽(守混元竅也好,守神機宮也好),守到一定程度,往裏面返、返、返,突然覺得裏面(尤其是守神機宮)非常空空蕩蕩的——不過說空了,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不少人收視返聽時可以直接達到這種狀況。一旦出現這種狀況就叫“明心”。 3. 若直接感覺到意元體的念頭本身是非常空空蕩蕩的,這就叫做明心。 4. 我跟他一說“想裏邊”,他意念一下到裏邊去,感覺到裏面空空蕩蕩,當時就是明心。 5.明心是念頭返回來,發念頭“我要收視”,是把念頭收回來,它還有念頭,明心是念頭返回本身來。 6.當收視返聽達到一定程度後,先是意念專一,繼而進入一種“豁豁然空”的特殊感覺(當時除此感覺外皆無所知),這時意念活動已返回到了意元體的參照系自身(但尚未穿透參照系),亦即佛家舊說中的“明心”。 7. 意念專一過渡到“明心”境界,有一個質的變化,傳統氣功認為這是一個從事到理的變化。是收視返聽的鍛煉按意識指令進行,當視聽“收”、“返”到極點後,意識發出的收、返指令與往回收、返的意識動作合二為一了,從而體認到“能發”、“所發”、“能收”、“所收”本是一如、了無二致,此過程是從事到理的漸法。 8. 另一種情況則屬於頓法。有一些素質比較好的人,聽老師講述“明心”的實質是意識收歸意元體本身,當即體認到那種“虛靈”的狀態。這一過程不是經收視返聽鍛煉得來,而是當下開悟,所謂“一說即是”。 9. 只有在發放指令處與發放指令時,使意識指令受到控制不外放而是指向自身,只有意識活動在萌動的一刹那,就形成體察意識,而不是運動思維或邏輯思維,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五、關於“見性” 1.收視意元體階段。當內視自身肉體內部比較清晰後,又當收神而視意元體自身。……它與“明心”時的內收有相同之處,但又有質的差異,不僅意元體的體和用都已發生了變化,而且收視進入了意元體之中,突然呈現出內外無別、質地均勻的特殊狀態,人體自身亦成了一個無分別的整體與虛空結合在一起。若說它是一種實在,則人體內外都是一種無分別的實在,但又難以名狀其實有特性;若稱其為虛靈,則人體內外皆靈通無礙,但又非一無所有。此即佛家所稱的“見性”之功。 2.見性則看到了念頭本身,看到了意元體裏產生一般念頭的活動背景並打破了原有的偏執參照系,從而使意元體本身的體性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收視意元體後,看到意元體本身的體性了,這就稱為見性。 3.一旦見性了,就不然了。雖然不是光芒四射,但是它有個體了,有實實在在的一個東西。 4.一下子整體地感覺到那種狀況,那是見性,就不是簡單的明心了。 5.智能氣功科學理論認為,'見性'是練功開發出超常智慧內視自身肉體內部比較清晰後,收神而視意元體自身。這時的內收不僅使意元體的體和用都發生了變化(打破了偏執參照系),而且收視進入了意元體之中,從而呈現出一種內外無別、質地均勻的特殊狀態,人體自身亦成了一個了無分別的整體與虛空結合在一起。此時,人體內外皆是一種無分別的實在但又難以名狀其實有特性,人體內外皆靈通無礙但又非一無所有;意元體的功能得到全部展現,其穿透力達到無微不入的境地。 6.見性還有另外一種特殊情況,即在全身氣非常整、非常充足的時候,突然受到某種刺激,意念在裏面一動、一收,感覺到了周身的整體性。但此種見性並不徹底,還需繼續修養。 7.即當意識活動沉下去,泯滅了,體內產生一種功能態,它使身體內外都一致了,人和宇宙一致了,萬事萬物一致了,和自然融為一體了,無分別了,這種景象,這種平等性,均勻的勻布性,即佛性。這種體態的體現即佛性。見到這種情況即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