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人問上帝:“為什麼天堂裏的人快樂,而地獄裏的人卻不呢?”於是上帝帶他來到地獄,他看到許多人圍坐在一口大鍋前,鍋裏煮著美味的食物,可每個人都又餓又失望,因為他們手裏的勺子太長,沒法把食物送到自己口中。接著,他們又來到天堂,這裏的勺子也很長,可是人們用勺子把食物送到了別人的嘴裏。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快樂永駐。

一.克服微笑的敵人
美好心情的 、燦爛的微笑經常會瞬間消失?這最大罪魁禍首是:怒,生氣。佛家說:怒火燒的功德林。故要保持笑,首先要控制怒。那人為什麼會怒,會發脾氣,會生氣呢?
當代著名氣功學者、醫生、龐明教授認為:生氣是氣虛的表現。 人在疲勞的時候,身體虛弱的時候很容易生氣。你可以留意身邊的朋友當他們神清氣爽,春風得意的時候你開玩笑,出難題都很少生氣,而當他疲勞時候,逆境中很小的問題都會發脾氣。健康的人往往心胸開闊,思想通達,而病人往往鬱悶,不開心。一切都是氣虛在作怪。
慈濟的靜嚴法師認為: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我們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生氣?常常是在別人誤解了自己,曲解了自己,甚至是冤枉了自己的時候會生氣,甚至大怒。既然他“誤解了自己,曲解了自己,冤枉了自己”他犯了錯,她沒有哪個水平,應該他自我反省,生氣。我們自己何必生氣呢呢?你替“犯錯誤的人”生氣值得嗎? 就如同俗話說:像瘋狗一樣亂咬人,如果你被咬了,你會反咬它一口嗎?你會生瘋狗的氣嗎?最多只能抱怨自己不小心,倒楣。所以大師說“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很有哲理。我們千萬不要用他們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政治家列寧認為:生氣是無能的表現。 在從古到今的社會中,落後就要挨打。弱者渴望平等,因弱者往往受到歧視,但強者卻永遠想要拯服。智者能屈能伸。古人雲: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任何事情你有辦法解決,你不會生氣。例如:他惹了你,你可以讓律師,員警收拾他。你會靜觀其變。發無名火是弱智的表現,是無能的表現,是把有利於自己的事情搞糟的表現。做智能人,遠離無能,遠離“無名火”。
俗話說:人非聖賢,誰能一輩子不生氣。那萬一生了氣怎麼辦?西方講究宣洩療法,簡單來說:你受了氣把它宣洩出來。喊呀,摔東西呀發洩出來。如《文摘》中有一案例:一個相貌家境很一般的男人,同一個脾氣暴躁的大美女結了婚,他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但有一個請求,每天晚上6:00――8:00要單獨出去。兩年後妻子覺得可疑,故決定跟蹤丈夫。他離開家門即刻向郊區急奔而去,然後跑進樹林。美女看到此景,心中的傷痛油然而生,她認為愛人一定有隱私瞞著她! 她加緊步伐,看個究竟。可她還沒入樹林已經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走進樹林發現她的老公正暴打大樹,且邊打邊喊她的名字,樹皮已經打脫了皮。此乖乖男用“暴打樹”操作宣洩療法,維持內心的平衡。發洩出來內心的厭恨,比埋在心理好,但我們練功的人不主張把氣宣洩,而是化掉怨恨,轉化能量,提高生命力。
A.上乘的方法是空無法。第一,觀察產生情緒的原因本無實相,因為事情的發生已成過去,絕無實相可得;現在產生的情緒已屬無緣無故。第二,觀察情緒本身也無實相可得,觀察產生情緒的本體——意元體——是空無一物的,情緒的發作,不過是自己意識製造了一套運動內容而又強迫自己去履行而已。不是嗎?如果有人用你不懂的外國語言罵你,能生氣嗎?由此可見,情緒的產生,是一種自身製造的不正常的意識活動。
B. 喚“智能之我”調神法。這是對有了一定涵養道德水準的人的要求。平時要時時保持心中靈明,時刻記得自己是智慧功人,在意識裏的智慧氣功之我要 “隨叫隨應”。當遇到各種刺激時,立即喚出智能之我,使之不與情緒結合,這樣就使得情緒活動與智能之我分離開。情緒得不到自我意識的強化就難以對體內之氣發生作用,意元體的靈明之性不受幹擾,情緒就會當即消失。若能於此有所得,則可直達上乘境界。
C. “慈――CI”音降氣法:兩手從頭頂上方向頭貫氣,沿兩耳側到體側(大指朝後,其餘四指朝前)下降,邊降邊念 “慈―CI”,8次為一組,反3――5次,肝氣自平。此法百用百靈,不論他是信不信氣功,練不練氣功,怒火發作時一用即靈。但切記平時不可以長時間練習,否則損傷肝氣。
選自《智能養生大全》 |